我该怎么与人交往

时间:2011-11-02 00:00:00浏览量:0

 

  初二男孩小王对父母说不想上学,活着没意思的时候,父母大吃一惊。到底出了什么事竟使这样的一个好孩子讨厌上学、感到活着没意思了呢?
   原来升入初中这一年多来,小王一直觉得在学校活得很累、很压抑。老师批评他好接话茬,同学们也不喜欢他,不愿和他一起玩。他那么热情地帮同学们借书、买饮料、跑腿、锁自行车、拿衣服……可同学们根本不领情,还经常嘲笑他、捉弄他。无数次,小王自己舍不得花的零用钱被同学借去买零食,但同学不提还的事,他也不好意思要,只能生闷气。就在昨天下午上体育课的时候,竟然有两个同学扒他的裤子,他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觉得委屈极了。类似这样的事,小王也跟父母说过一些,但只是一带而过,怕父母笑话自己。也怕父母说自己不宽容,忘了父母跟他说过要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
  父母很困惑,没想到小王竟然会因为这些小事如此难过,父母更大的困惑是:难道我们教育孩子善良真诚、乐于助人、宽宏大量竟然都错了吗?
  洛哈斯北京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分析:小王的父母告诉他要热情善良、大度礼让、乐于助人,这样的教育是正确的。小王的问题在于,家长只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却忽略了孩子的社会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的缺失让小王不会与人交往、心智不成熟。
  作为社会人,每个人都不能脱离集体和社会而生活,我们每天都要与他人进行交往和互动。假如我们不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不会处理交往中出现的矛盾、摩擦,不懂交往技巧和礼仪,就不能被社会集体和他人所接纳。
  小王希望通过热情主动地替同学做事,换取同学们的好感,得到友谊。但他过于主动热情却让同学们感到厌烦、不知趣儿。他被人欺负、被借钱不还不仅是胆小怯懦,也说明他不会保护自己,不会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洛哈斯心理咨询中心实习生朱潇莹建议方案
面对小王的问题,父母首先要学会处理孩子失望的情绪,让孩子有安全感,让小王知道有人理解他、支持他。家长要多鼓励赞扬孩子的优点,增加他的自信。另外,还要把缺失的社会化教育补上,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的技巧。这种教育当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父母或隐或显地把自己的人生感悟、社会经验传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和巧妙地拒绝不合理要求的技巧,包括如何安全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发展和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只有完整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为高尚和快乐的人。
 


北京洛哈斯心理诊所有限公司 | 京ICP备1804131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100711号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安泰大街九号院20号楼1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