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教师主诉两年前在回家途中被自行车撞了一下,跌倒在地,碰破头皮,左手腕关节肿了,但一直没有昏迷过。在医院配了点消炎药回家。到家后,他便一直觉得头痛、头昏、头颅骨凹了一块,甚至感到身上血液流动得特别快,认为自己脑被摔坏了。一周后,去医院内科门诊,一位年轻的医生说,他可能是轻微脑震荡,并开了些内服药。回家服药后病情并没有好转的迹象,从此他就认为自己脑子坏了。接着他又出现腹部不适,便认为自己肯定得了癌症,于是终日惶恐不安。在此期间他先后去了六七家医院的内科、神经科、脑科看过病,做过B超及其他多项化验,医生开的药认为都没有用,很少按医嘱坚持服药。另外,经常买些医学书籍和杂志,对号入座,钻牛角尖,别人向他解释也不管用。后来,他经人介绍前来洛哈斯北京心理咨询中心咨询。 分析:如身体有不适到医院检查是正常的,但经反复检查无病的情况下,仍到处求医,可以认定他有心理障碍——疑病症。疑病症能治疗好吗?疑病症有哪些症状呢? 疑病症表现为:一个人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对自己的身体任何细节的变化和不适,就会立即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怀疑身体某部或某动能有病,千方百计地到处求医检查,试图证实自己有病,由于难以摆脱患病的疑惑,给自己的心身带来极大痛苦,因此,家人和医生要给予同情和理解,并积极治疗。疑病症产生的原因往往是与他们逃避生活困境,使自己免于自责痛苦有关。因此,心理咨询师要帮助他发现目前被压抑着的痛苦,让他有勇气面对他不愿面对的心理根源,并合理给疏解。
疑病症病程迁延者较多,疗效常不佳,一般简单解释说服很难奏效,青少年患者一定要做好早期的预防工作,做好自我调节工作。缪志霞心理医生咨询其主要的调节方法有如下方面:
1 通过心理咨询法加以调节,疑病症患者不要自己看了点有关医学方面的书就“对号入座”,认为身体某些不适或与书上描述的症状相似或相近,就诊断为自己患上了某病。医院看病,最重要的三条:1.)要相信医生,相信医生的各种检查,相信医生的解释和劝告,相信医生经反复多种检查后所作出的无器质性疾病的结论。 2.)如实客观地陈述病情,不要夸大和做出不切实际的解释,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诊断3.)正确看待医生间的诊断不一致的情况。
2.通过心理调整法加以调节,患者通过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病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和认真学习各门学科,把精力、精神集中到其他与“病”无关的事上,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彻底的调整。缪志霞建议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心理调整工作:第一、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它不是身体上有病,而是心理上有病。第二、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培养自己的多方面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转移自己对“疾病”的过分关注。第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通过自我暗示法加以调节,自我暗示语“医生说自己没有任何疾病,现在自己应该坚信这点了”、“现在我对自己的健康充满信心”,一般每天自我暗示一次或数日一次,其效果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