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有效摆脱“厌学”情绪困扰

时间:2011-09-27 00:00:00浏览量:0

     造成我国学生厌学情绪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主客观因素都有。主观上:1.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的因素;2.学生思维、注意、记忆、想象等智力因素;3.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4.性格类的人格因素;也有听力、视力、疾病等健康因素;客观上:1.学校教育因素;2.家庭、社会的因素。当主客观因素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学生厌学的总体因素。其中,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失当,是目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因素。

据了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失当是主要原因。学校教育失当表现为:1.过重的学业负担,沉重的心理压力2.不能面对全体学生,部分学生在受教育的权利和待遇上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3.个别教师自身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家庭教育失当表现为:1.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2.家庭结构不完整3.家庭环境不良。
由于面对社会的竞争,背负着家长的沉重期望,许多孩子感觉活得很累。因此,学习的厌倦情绪时常困惑着他们。为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屏障,不能简单进行批评指责及武断强迫,洛哈斯北京心理咨询缪志霞老师建议应讲究策略和方法!
 李宏,男,高二学生,据老师反映经常逃课,上课扒在桌子上睡觉,或是在老师讲课间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常忘带书本和作业,老师多次提醒、批评、警告等收效甚微,由于老师经常批评他,因此他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也不好,同学极少与他交往,在老师了解过程中伴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我读不好书,我就这样了,面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闷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
心理咨询师分析如何改善厌学策略方法:
1.要正确评价学习状态; 
  家长期望过高,容易引起孩子的为难和厌倦情绪。家长应尊重客观事实,不应非理性地要求跨越发展;让第一学期考了60分的孩子,第二学期非考到100分。在家长提出连孩子跳一跳都够不着的目标,会刺激和破坏心理平衡,导致他们产生厌学、甚至畏学、逃学、弃学的心理。心理医生咨询应正确评估学习状况,帮助他们确定既能达到又能不断超越的学习目标,实施梯度的发展策略。 
2.鼓励克服困难
 大部分的孩子厌学情绪,或由学习中的困难派生,或由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引起。对学习困难的孩子,家长以通俗易懂事例告诉他们:学习是一种艰苦的思想劳动,需要持久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挑战困难。“高原现象”,是指许多孩子虽然经过努力学习,但进步缓慢、成绩平平所反映出来的焦躁、压抑、厌烦、畏难等情绪,家长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和改变学习方法和策略,这样利于缓解目前的学习压力,抑制厌倦情绪。 
3、帮助树立学习信心
 哲学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决”。厌学孩子的显著特点多是自信心欠缺,建议家长给孩子创造体验到成功喜悦的机会,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树立信心。心理医生建议家长应有意识地夸奖和表扬,让他们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强化自我概念。对孩子倾诉和宣泄厌学心理,家长们要多倾听、多宽慰、多疏导、多鼓励,家长的耐心与信心感染子女的信心。
    洛哈斯 北京心理咨询培训中心缪志霞主任温馨提示:对于孩子厌学情况和乐学情况是对立的统一,只要我们在学习上面引导得力,孩子的心境和状态一定能向乐学的方面转化。  
 
 


北京洛哈斯心理诊所有限公司 | 京ICP备1804131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100711号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安泰大街九号院20号楼1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