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职业生涯案例

时间:2011-08-20 00:00:00浏览量:0

         基本资料:张某 20 天津人

主诉:我今年20岁,换了好多工作,没有一个适合我的。现在我在跟我爸爸以前一个很不错的朋友在做买卖,平时我总被骂,总被说。说的我一天天都迷糊,反应都慢了。我总想着不干了,可不知道怎么跟领导说,弄的我现在感觉很别扭,没一天能睡个塌实觉。睡眠不好,总也想不明白,这困扰让我很痛苦,希望来北京心理咨询中心,能找到原因。

请问我以后该怎么做?是继续干下去,还是跟他说不干了?其实我曾经也说过不干了,可领导跟我说,你不跟我干,去哪干?就这样,非得让我干。最近我发现他对我的情绪不太好,总感觉他对我有点不耐烦了。请问我该怎么办?

心理医生在线咨询进一步了解,得知:

张某是职高毕业,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自认为学无所成、没有什么一技之长。毕业后,曾当过保安、司机、搬运工等,但每次的时间都不长,工作更换频繁。后经父亲的帮忙,跟着父亲的朋友一起做家具生意,主要负责货物管理。但在几个月中,张某却频繁出错,加之老板的指责,自己也没了耐性,做事变得烦躁、心不在焉起来。于是想要辞职。

心理医生在线咨询分析:

不难看出,张某之前从事的各类职业,基本上都是靠体力赚钱,所要求的专业技能较少。但张某却认为这些职业都不适合自己,从而频繁的更换工作,这是一种对待工作懒散、怠慢、逃避的态度。而对于现在所从事的这项工作,显然也并非出于张某的自愿,而是张某的父亲强加在其身上的。因此,张某又同样对工作产生了厌倦感

针对张某的问题,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张某不喜欢所从事的工作,这可能出于对本工作不感兴趣,因而在一段时间之后,产生了疲倦、反感的情绪。
  1. 由于张某没有一技之长,从而限定了张某的择业范围,进而减弱了其在本行业内的价值感与责任感,对于工作容易放弃。
  1. 由于现在的工作是经父亲介绍,并非出于自愿,因此张某的主观动力不足。
  1. 张某受之前工作的影响,对现任工作很容易陷入很快离开工作的行为模式中。

综上所述,张某对于职业缺乏一个更加合理全面的认知。

北京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建议:

  1. 全面评价自我,使自己更加的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兴趣、能力、内外在条件、性格等因素,从而挖掘自身潜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不一定是理想的)。
  1. 为自己建立一个恰当的目标,使自己具有努力的方向,以及动力。
  1. 在面对问题时,不要采取逃避的方式,应该正视问题,积极解决。
  1. 增强自我的价值感,对所从事的职业抱有足够的责任心。

洛哈斯北京心理咨询中心缪志霞心理医生温馨提示:

在如今的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好逸恶劳等择业现象,这与他们的社会经验少,思考问题片面等密切相关。而一旦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又极易产生逃避的想法,或是在失败面前,产生抑郁的心理,这些问题不容我们忽视,面对自己无法调节困扰时,可以需求家人、朋友帮助或拨打咨询热线:010-67017549

 



北京洛哈斯心理诊所有限公司 | 京ICP备1804131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100711号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安泰大街九号院20号楼1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