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华在北京上大学的时候,爸妈打电话来的时候,每次都问小华吃的好不好,穿的好不好,有时间就回来。小华每次都说很忙没有时间,后来,妹妹也发短信了,要小华有时间就回家,爸妈挺想的。今年第三个年头了,表哥在网上问小华,今年端午节回不回家。小华说不回。他说,也过节打个电话回家吧。小华只是嗯了一句!
大四的那年,小华的神经变得格外的敏感,而感情却格外迟钝起来。或者换句话说应该是自己自私了。为了尽快的找到工作,小华从老家到北京来回了好多趟,在家呆的时间是越来越少。即使是呆在家中,也常常的心神不宁,还会因为小事情和爸妈生气。爸妈的性格在岁月磨砺下,变得越来越能够忍受,但也越来越焦灼。这种忍受,是一种无言的悲凉和无奈。每次小华烦闷时和父母争吵之后,看到他们显得有些惶恐的神情,小华感到十分的自责。
大四毕业后,爸妈的电话也越来越频繁,仿佛害怕哪天不打电话来,小华会突然消失。于是,电话的两端,一端是越来越关切的语气,另一端却是愈来愈烦闷的心情!每次,小华都努力想要克制自己,可是,到最后还是尽情地发泄开来。也是每次发泄完了之后,小华才懊悔起来。然而,在下一次,小华又重蹈覆辙了。
这一年,小华的焦虑随着一次次的折腾而加剧,小华的烦闷随着越来越多的琐碎而增加。他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联系上了北京的一家心理咨询中心,是北京洛哈斯。服务他的心理专家就是缪志霞主任。缪志霞在详细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只给他开了一个处方:端午节就要到了,你回家好好陪陪爸妈吧!
小华焦虑的核心上是自己没能在事业上很快成功觉得亏欠父母太多,无力回报,由此心里产生深深的焦虑,还经常将自己的不如意发泄在父母身上。小华回家过完端午节后,心理焦虑减轻了很多,还专程到北京洛哈斯心理咨询中心感谢缪志霞主任。缪志霞见到小华好多了,很高兴,再次跟他进行了疏导,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爸妈总是会不断地付出,不断地给予,有一天,该是他们索要的时候,他们却沉默了,看到了子女的艰难,他们不断降低他们的期望值,他们说,他们没有要求!
缪志霞主任给他讲了放风筝事。父母就是那放风筝的人,小华就是那无力的风筝。他们有不舍,但是还是会放开长长的尾线,让风筝驭风而行。当看到风筝起飞,他们满心欢喜;当看到风筝低落,他们惊惧担忧!风筝飞到一定高度时,该收了,他们迟迟不愿收,因为风筝还是要一个劲地往上飞。他们想看到风筝高高地快乐地飞翔着。他们收线的时候,风筝总在挣扎,总想往前冲一冲。就这样,风筝一挣扎,他们手就停一停,风筝挣扎的厉害了,他们手就软了,因为害怕风筝断了线,消失了,再也飞不起了。
小华听完后, 眼睛再次的湿润了。但不是焦虑产生的,而是感动产生的,是积极的、充满力量的、包含亲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