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实习生:毛文慧)

时间:2011-02-27 00:00:00浏览量:0

【案例背景描述】   雨欣(化名) ,性别:女,年龄:23岁 雨欣(化名),与男友李刚(化名)谈恋爱,二人感情一直比较融洽。并未同居,后因李刚父亲贪污入狱3-5年,李刚情绪低落并提出与女友分手。雨欣不能接受男友提出分手的理由而苦恼。 李刚目前状态是封闭自己,并不和雨欣接触。雨欣默默的关心着李刚但得不到他的回应。为此雨欣不知所措。雨欣对男友提出分手的理由产生质疑同时也伴随这依恋和失望的情绪。 分手期间,雨欣与李刚见过一次面,李刚不让雨欣对他好,并告知雨欣一个信息,过一段时间自己会离开这个城市。述说自己不会再有这方面的心思,现在在补习马上就要考博很忙。 李刚要求雨欣忘记这段感情。 雨欣感到内疚自责和不舍,后悔曾经跟李刚说过不相信他的话,并认为李刚不会相信自己可以理解他。 雨欣忍不住再次抚摩李刚的脸的时候雨欣的眼睛里盘旋着眼泪,李刚也紧紧握了一下雨欣的手~  雨欣告诉李刚说不会再来看他了,李刚也表达自己相信雨欣会很快好起来~ 这次分手之后,李刚没有送雨欣出去~ 雨欣伴随悲伤、失望、麻木、迷茫而离去。 【心理诊断】 1.自我价值感的缺失 2.因失恋导致情感分离焦虑情绪。依据如下: 雨欣的主要问题是情绪方面的问题,以悲伤、难过、抑郁为主。 【成因分析】 二人由所处的恋爱阶段到最后的分离,最终没能真正的走到一起,起因是由于李刚家庭环境的改变即父亲入狱所导致。伴随而来的一些其他原因导致李刚和雨欣没有条件在分手后可维持正常接触和见面的原因是: 1.李刚打算出国,准备考试没有精力见雨欣。 2.李刚家庭的搬迁。 在此事件中,李刚家庭环境的改变,影响到了李刚交往的模式和关系的处理。 李刚的改变对雨欣来说,一定会打破原本关系的相处模式。所以雨欣内心跟随的改变是很正常的。分离本身就是一种不舒服的体验,问题是雨欣在对男朋友提出分手原因的同时,产生质疑(并没有用客观的方式去验证自己的质疑,而倾向于坚信自己的假设)。雨欣的内心不愿意接受自己内心做出分离的判断结果。导致悲伤情绪的产生。雨欣的自责表现,体现出雨欣为了挽回分离而做的习惯性内心补救模式。 印象:失恋问题 处置: 1.      雨欣可以和男友进行一次比较理性而深度的交流,就是否继续谈恋爱还是解除恋爱关系方面,可以和男友达成一个比较共识的结果。 2.      分离焦虑,(Dissociative anxiety) 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属于适应障碍。 3.      一般产生的原因是: 环境的巨大变化 (1)    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2)   成人与幼儿的关系改变。 (3)   陌生的活动室环境改变。 (4)   要求的提高。 应对方案:鼓励自己敢于面对适应困难的抵触心理。多去体验和接受一些新的环境和事物。 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4.      提升自我价值感,找到在与男友相处过程中,与男友平等相处的优势是什么?即自己的筹码是什么。 5.      客观分析男友提出分手的具体原因。是否是因自己的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如果不是,即采取客观的处理方式。 接纳和尊重事实。如果是因为自己本身的原因造成,即关注问题焦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解决。 6.      解决分离焦虑感。分离焦虑感是因为安全感的缺失导致的。寻找到自己内心的安全模式,并激化其运作。找到不安全因素的具体原因,解之。不安全因素化解之后,自然分离的焦虑自然而然也会消退。


北京洛哈斯心理诊所有限公司 | 京ICP备1804131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100711号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安泰大街九号院20号楼1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