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哈斯北京心理咨询中心讲解:青少年社交障碍典型案例
一、一般资料
张某某,男,17岁,独生子,与父母、爷爷、奶奶同住,现就读某重点中学二年级。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二、背景资料
1、家庭成员 父(45岁)母(42岁)均为金融系统员工。爷爷、奶奶均已退休,父母、家族中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精神症性障碍。无精神疾病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足月难产,属刨腹产,未患过特殊疾病,身体健康。一直由父母、祖父母共同扶养。3—6岁入幼儿园,表现未见异常(亲属及本人回忆:性格内向、乖巧、常被人夸可爱。)。小学阶段学习良好,作文、绘画优秀,经常代表班级、学校参加各种比赛,并获得表彰。钢琴考级业余6级。在校遵守纪律,上课认真听讲。与同学、老师相处和谐,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但从小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主动讲话,像个姑娘一样,羞怯感强,与陌生人讲话好脸红。在小学毕业以中等成绩考入初中。
3、家庭教育情况 父亲平时寡言少语,很少和儿子谈话。母亲、爷爷、奶奶对来访者极为溺爱,在生活上处处迁就、包办。 [学习经历]:来访者在上初中以前,学习成绩,各方面表现均良好,在作文、绘画等方面有特长,常获得作文、绘画、板报设计的个人、团体奖项。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赏、同学的佩服和拥戴。升入初中后,严重偏科,不喜欢英语课程,感觉很难吸收和掌握,英语成绩较差,开始出现心理负担。初中毕业,由于成绩差,没有考上重点高中,靠父母关系拿借读费在重点高中就读。
三、主述及个人主述
学习成绩下降,害怕和人交往1年半,只想把自己关在小屋里独处。
个人陈述:来访者在上初中以前,学习成绩,各方面表现均良好,在作文、绘画等方面有特长,常获得作文、绘画、板报设计的个人、团体奖项。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赏、同学的佩服和拥戴。自己在小学阶段很讨厌英语,三年级时连26个字母都背不过,升入中学后,英语课程成了主课,心理压力很大,感觉很难吸收和掌握,音标不会,发音不准,语法也很难,be动词、冠词、多种形态什么时候、如何使用,很混乱。初入中学的第一次考试就刚刚及格,自己从来没有考过这么低的分数。但当时还是对自己说,一定要努力迎头赶上,只要有时间就看英语。一个月后,测试成绩仍是不理想,被英语老师在课堂点名批评,之后,上英语课就紧张。一次,英语口语对话,老师请他和一位英语较好的女同学,进行会话。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到讲台上,由于在对话中发音不准,遭到台下同学的哄堂大笑,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之后就连搭档的问句都没有听懂,愣在当场……连自己怎么走下讲台的都不清楚。在这之后,不仅提到英语会心跳不安,也很难静下心来看书,总是想着讲台上那一幕,慢慢的害怕与同学交谈,害怕被提问,不敢直视老师同学的视线,觉得他们都在耻笑自己。对父母,祖父母也羞于提到此事,逃避家人的关心,回到家里就将自己锁在小屋里看书,可是总看不进去,耳边中回响着同学、老师大笑的嘴脸,和亲人们失望的眼神。孤独感和自卑感时时刻刻笼罩着自己,情绪很不稳定,时而抑郁,时而焦虑,非常痛苦。由于情绪不稳定,使得学习精力更加难以集中,效果很差,成绩也急剧下降。尤其上重点高中后,由于入学成绩差,跟不上班,情绪更加沮丧。家长对其十分担心,带其在各中西医院就诊,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来访者自己非常清楚自己的问题,学习时难以集中精力,害怕与人交往,成绩退步,担心自己会毁掉,希望改变。
四、咨询师观察及他人反映
求助者衣着整齐,表情不自然,情绪低落,从进入咨询室到对话结束,明显躲避咨询师的目光,显得局促不安,在谈到学习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呢喃,断续,开始交谈时语音有颤抖,思维、逻辑有层次。有礼貌,频繁使用敬语。妈妈反映:孩子从小可爱,认识的人都很喜欢他,但自尊心比较强,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近一年来表现很反常,害怕见人,不爱说话,和家人也很少目光接触。小学老师反映:来访者在小学阶段,作文和艺术方面特长,平时学习认真,遵守纪律,在谈到特长时显得很有活力。中学老师反映:求助者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倒是挺让人放心的。但不爱参加集体组织的各种活动,在班级不够活跃。
五、心理测试及结果、分析
1、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P: 55; E:35; N: 70; L:40 倾向内向,不稳定。 2、抑郁自评量表(SDS)分:粗分45 分,标准分56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3、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分,标准分65 分,提示有中度焦虑。 求助者
智力水平正常,内向,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有抑郁、焦虑倾向,对心理和躯体不适有自知。
六、分析与诊断
哈洛斯北京心理咨询中心认为,根据对求助者一般情况、家庭、求学经历、以及临床资料的收集,判断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内向,羞怯感强,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有抑郁、焦虑倾向,对心理和躯体不适有自知。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的持续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病史、精神病家族史以及典型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可以排除精神障碍。 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属于神经症性、焦虑性障碍社交恐怖症范畴。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适应不良;第二,人际交往障碍;第三,自我评价过低。 求助者主要问题这三个方面,是这样产生的:以前的优异表现,如绘画、弹钢琴考级顺利,使得他在新的环境下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以及对他人的评价过高地重视,使他在自我认知中产生了失真,主要表现为——极端思维。他对自己的评价,极易走极端。在原环境中,比如小学时,他觉得自己的优异是正常的,这是他认知正常接受的状态。而到了新的环境中,他突然发现自己与别的同学之间有着那么大的差距,尤其是英语,他觉得无论怎样努力,也赶不上同学,就认定自己是最差的的,是新学校里最糟糕的学生。这种极端思维只会让他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害怕与人交往。负面情绪形成恶性循环,一旦他感到抑郁、焦虑、耻辱,他将陷入更为可怕的继发性的焦虑之中,为抑郁而焦虑,为无法控制抑郁而焦虑,为对抑郁的失控预期而焦虑。如此环环相扣,互相交织,织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恶性循环,主要是负面的情绪常常导致无效行为。而负面的情绪和无效行为又加重了他的人际交往压力和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七、辅导策略和实施: 洛哈斯北京心理咨询中心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缓解求助者的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改进学习方法,自我强化“我可以的”逐步改善学习状况;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即克服不敢与人目光接触的障碍,逐步改善人际关系。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协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学习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培养求助者独立自理的能力。克服不良的个性特征的制约,尤其是羞怯心理,注重自身有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完善自己的个性,最终养成求助者健康的心理,掌握并灵活运用人际交往的原则、方法,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水平,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