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青少年网瘾心理

时间:2011-09-19 00:00:00浏览量:0

一、基本资料    

陈晓明,男,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有一个姐姐,单亲家庭,妈妈再婚。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在初中期间,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同学们看不起我,老师也不喜欢我,我不想学习,不想来学校,和同学关系不好。    

个人陈述:妈妈对我很关心,但是我的事情她都要管,没有自由。我和继父关系怎么也亲近不起来,我和他们很少说话。在小学时,由于我学习不好,老师经常用难听的话骂我,所以同学们都看不起我;初中老师也不喜欢我,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很差。其实我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习,不愿意呆在学校,整天想着电脑游戏可以给自己带来一点快乐。现在父母在外面工作,根本管不了我,我更加放任自己了。

心理医生在线咨询观察了解:        

观察:来访者始终低头,眼睛无神,鞋底不停的蹭地面,说话速度慢,断断续续,不连贯。      

姐姐自诉:弟弟从小很可怜,大家都疼他,什么事都不要他做,只是希望他能把书读好。可是小学六年只顾玩,本想到了中学人长大一点能好点,谁知道他比小学更加放任自己,在他妈妈下岗开了小饭馆以后,更是经常逃课出去玩,或跑回家玩电脑,学习就不要提了。每次说他,他明确表示不爱学习,不想学习。

四、评估与诊断    

1、心理测试结果:     SDS(标准分):53分,提示有轻微抑郁情绪;      SAS(标准分):57,提示有轻度焦虑情绪;     SCL-90:焦虑因子分2.9,躯体化因子2.0,抑郁因子1.6,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1;     EPQ(T分):E40;P50;N73;L38:提示内向,情绪极不稳定。    

2、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3、诊断依据:     按照诊断病与非病的“三项原则”分析[1]:来访者主观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该来访者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觉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个性也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不属于精神疾病。   

北京心理咨询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缺失性孤独。没有了亲生父亲,缺少父爱;班上同学都看不起他,不愿与他交谈。    

(2)厌学。因为上课思想经常开小差,很多时候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就不愿意听,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所以讨厌学习生活。    

(3)怕苦畏难,缺乏意志。整天想着不能吃苦,遇到困难,畏缩不前,班级活动、文体活动都不参加。    

(4)迷恋网络。妄想在虚拟世界寻求安慰与解脱。    

五、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诊断与评估,经与家长和本人协商,共同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近期目标:改善不良认知观念,减轻焦虑畏难情绪,减少心身症状,能够正常参加学习。    

1、帮助求助者重新认识周围环境,感受到来自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关爱与期待。    

2、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力争学习有所进步。    

3、提高自控能力,逐步戒掉网瘾。     (二)远期目标:完善个性,实现心理问题的彻底解决,实现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自我满意。  方法:用认知领悟疗法、支持疗法。

心理医生评估咨询效果:    

姐姐:弟弟精神状态改变很大,不再迷恋网络游戏,学习劲头比以前主动。父母不在家时,能坚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回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父母做点家务。     老师反映:求助者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讲,课后也能和同学讨论一些问题。     求助者自己:心情很好,不会再感到孤独,大家很关心我,现在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了,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有意思的。这次期末考试排到第35名。  



北京洛哈斯心理诊所有限公司 | 京ICP备1804131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100711号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安泰大街九号院20号楼1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