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孤独女生走出人际交往障碍

时间:2011-10-20 00:00:00浏览量:0

        北京心理咨询青少年人际关系案例,基本资料明明    高一学生

主诉我是一名高一学生,我在大家的眼里是一个不开朗不合群的人。这让我很悲伤,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们,跟她们说话,我会紧张。我其实很想和她们聊天,但她们跟我说话时,我却不知该怎样回答。所以我回答的时候,总是让他们很失望,她们就不愿意和我再聊天了。我希望有人可以帮帮我,让我面对他们时能够自然,给他们一个好的印象。
通过了解,心理医生咨询得知:在同学眼中,明明不太爱说话,即使是在与她们交流时,她说出来的话,既不能引起她们的共鸣,也说不到重点上,说话的节奏像是比别人慢半拍,因此并不喜欢跟她说话。明明总是会把谈话的氛围,弄得很尴尬。
而在家长的眼中,她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虽然明明在家也不经常说话,但他们显然并没有对明明的人际交往问题,产生关注。似乎她从小就是内秀型,老师也总会用文静两个字来形容她。
心理医生咨询分析:在我们的身边,似乎总会存在着一、两个像明明一样的人。其实我们并不是讨厌她,只是这些人的思维以及和我们的交流方式,往往不太合拍,而无法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针对明明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她从小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我们初步推测,比常人较少的语言沟通是明明最初不太说话的原因。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多名心理及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分别单独的关进密室,在密室中,他们可以做运动、吃东西、记日记等等,但就是没有人与他们说话。结果发现,尽管实验的报酬不菲,但大部分的人在坚持近十天后,纷纷放弃实验。他们表示,再见到外界的人们时,自己不知道该如何交流,思维与语言之间出现了障碍,出现了无法表达情感的现象。这个实验,正说明了缺乏正常的语言交流,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带来的危害。
但上述的那个实验,条件极为特殊,其实内向的青少年有很多,为何明明的情况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通过进一步的了解,我们意识到,这与明明之前和他人失败的谈话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可能是由于最初明明的性格内向,与他人的语言交流较少,因此在很多种情境中,她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不知道怎样可以较好的与人交流。相反,她的话时而会在交流时,得到他人否定的反馈,而当这种反馈出现频率、次数,逐渐升高,它对明明的负面影响便会愈加严重。久而久之,便会使明明的自信心减弱,造成不好的自我暗示,在潜意识中形成自我否定,从而不相信自己能够很好的与他人交流,而将其视为一种恐惧,并产生焦虑。出于自我的防御机制,明明与他人交流的次数便会更加减少,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北京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建议:
  1. 通过家庭支持疗法。明明的问题,需要引起家长及时的注意。可以先通过在家里练习简单的说话,使明明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鼓励明明勇敢的与他人交流。
  1. 通过社会支持疗法。在周围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接纳下,帮助明明恢复信心,找到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1. 通过自我暗示。在获得成功经验后,通过一些细小的事物,提醒明明意识到自己可以与他人沟通得很好,进而通过自我暗示的方法,从主观上消除明明对于人际交往的恐惧。
                                                                                      洛哈斯 北京心理咨询中心实习生:孟倩玉


北京洛哈斯心理诊所有限公司 | 京ICP备1804131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100711号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安泰大街九号院20号楼1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