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周某,男,11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母亲主诉:在孩子读小学四年级时,和学校里比他大四五岁的坏孩子一起离家出走,在长城脚下玩两天被当地民警送回了。自从那以后,家里管的就比较严,不让他再与那些孩子接触,后来为了管理,便转学到离家近的小学就读。但这所小学教学质量较差,读了一学期后,学习成绩很差,又转到某大学附小就读。该学校教学要求严格,孩子们普遍学习较好,加上这个孩子基础差,有些赶不上班,在班上与同学关系也不好,她说老师责备他笨,心里很不舒服,为了能跟班上课,家长与老师协商后,让孩子留级一年,跟下一班重学。这一措施对孩子的自尊心很大的伤害,开学后不久,孩子开始逃学。背着父母从家里偷东西出去卖,被父母发现后,遭受一次毒打。之后,孩子情绪极低,虽然能勉强上学,但成绩仍不理想。小学五年级结束后,父母为了使其能进入重点中学读书,又特地选择另一小学就读,并请家庭教师辅导课程。转学后,孩子情绪很不稳定,有时发呆,有时落泪,一个人在家里做功课时,常常用小刀刻桌子,在家里墙壁上刻小人,受到批评时,反而傻笑。当老师反映,该生子啊学校根本不能跟班上课,建议留级,这一消息被他知道后,当晚把父亲治疗胃病的药品吃了半瓶企图自杀。为此,父母恐慌,前来就医。
心理医生在线咨询分析:一个四年级小学生,他想郊游,是何等入情入理的事情。这种发自孩子内德人性的需要,必须得到满足。在不能满足合理需求的时候,和比自己年长的同伴离家出游,虽是过分行为,却在可以理解范围,此事情也提醒了家长和老师,该领着孩子郊游了。对于事件本身来说,只需要耐心说服教育,既可以转变。
但却为此事进行过分严格的管教,不仅不利于纠正私自离家行为,反而会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至于为了学习好,而反复转学,这乃是教育的一大失误,这会使孩子经常处于陌生环境之中,其情绪必然是经常波动,既不利于学习,又不利于心理健康。
读重点中学是件好事,但为了这种目的,不顾孩子原有学习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硬逼着增加学习时间和接受辅导,这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最后导致孩子严重情绪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