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理咨询患者:陈某某,女性,54岁,某单位领导
丈夫于两月前,因车祸去世。现在痛苦、悔恨,因当时家中有事,就打电话要他提早赶回来,使其遭遇不幸。现在不能上班,并有失眠、头晕等症状,但能料理自己的生活,也能正常接待同事来访,其下属劝其找心理医生接受心理咨询。本人认为,这一突然事故实在不能让人接受,何况与自己有关,如果换是别人,自己也能讲出一大番道理。但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要舒服自己就不那么容易。感谢同事们的好意。自诉总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缓过来。 洛哈斯心理咨询实习生分析:丈夫车祸的发生,属于中年丧偶,是这一明显的应激性事件,引发了陈某现在的情绪反应。而从反应程度上来看,时长在三个月以内,问题并没有泛化到其他方面(仍停留在对丈夫的死,带有痛苦的情境中),基本的社会功能健全,有自知力,但已影响到工作,并会伴有躯体化症状的出现。因此就目前来看,陈某的问题应属于一般性心理问题。
但这仍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陈某丈夫的死因与陈某突然打的电话有关,这一直接因素会因此使陈某陷入自责之中。另外,我们发现,陈某为自己目前的情绪以及行为状态,具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在这其中,陈某用合理化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目前的情况,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自我防御机制,她为自己目前不良的情绪体验,找到了一个似乎恰当的解释,进而在潜意识中安于现状。长此以往下去,容易使陈某因此而产生依赖,而不易从痛苦的情绪体验中摆脱出来。
心理医生咨询建议:
首先,要使陈某意识到,丈夫的死与自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只是一次意外。其次,我们发现,陈某周围的同事及家人都是她的宝贵资源,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来帮助她尽早摆脱。但不妨换个方式,对于中年人而言,说理性的教育方式显然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但如果给陈某一定的倾诉空间,我们从最初的说教改为倾听,或许情况会好一些。另外,也可以从陈某的兴趣出发,周围人有意识的鼓励她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及文体娱乐项目,从而使她重新接近人群,转移注意,使她意识到,“缓过来”的一段时间已经够久了,继而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
洛哈斯心理咨询中心实习生:孟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