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后心理障碍自我调节法

时间:2011-08-14 00:00:00浏览量:0

       洛哈斯北京心理咨询中心了解资本资料:  小梅  19岁  大学一年级
      主诉: 北京心理医生,我现在很烦恼,我入学已经有两个多月了,我讨厌在学校里,除了上课,我多一分钟都不想待。我不认识他们,连名字都不想记,对我来说,他们好陌生,生人之间又有什么话可说的。我现在每天中午都会一个人走出校门,就当是散心,等下午上课了再回来。我怀念以前的同学,但是我也知道,现在我所看见的那些人,将要和我共同生活四年,我所处的学校,将来可能会是我留恋的地方,只是现在的我,就是拼命的想要逃离,我该怎么办啊?我现在很痛苦!
       心理医生在线咨询分析:
      小梅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上,由于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引起的与周围环境不相适应的现象。
      我们注意到,本案中小梅说她更怀念以前的同学,而对现在的大学同学产生了“反感”的心理,进而形成了怀旧依赖所带来的孤独心理。但她也同时意识到,自己需要对周围的环境相适应。显然,小梅采取了逃避的方式(每天下课后,出去散心),这并不是一个积极的态度,因而她是缺乏一个更为合理、主动的方法。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积极的态度,主动和人交往。我们了解到,小梅的同学们并没有排挤她,而是她自己不愿意接受来自同学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她调整自己的观念,开放自己,接纳他人。毕竟过去的友谊纵然值得我们怀念,但当下的人和事却更值得我们珍惜。
2.积极的自我暗示。有时害怕与他人交往,也是当事者不够自信的表现之一。我们应将“我没有能力”“他们是不会接纳我”的这些潜意识理念,改为“我可以”,“我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等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
3.善于寻找自己与别人的共同点。很多时候,我们将与他人的谈话视为“应付”,也是由于我们时常怀有偏见的态度,在初次交往时就下定结论为“不合适”。不妨试着与对方耐心的交流,相处下来,也许会发现彼此身上有更多的共同点,这会将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拉得更近。
       北京心理咨询心理医生温馨提示:
      当下,类似于小梅的案例十分多见,大一新生入学时,人们总是怀着美好的憧憬,但周围环境的改变,学习方法的转变,甚至是人生目标的重新确立,周围人际关系的调整与重建,都会给青少年带来相应的适应问题。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本身带有闭锁性的性格特点,不愿与人交流,因此,在遇到问题时,周围的同学、老师也应给予及时的帮助,必要时,请拨打咨询热线:010-67017549  同过心理咨询帮助解决心理困扰



北京洛哈斯心理诊所有限公司 | 京ICP备1804131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100711号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安泰大街九号院20号楼1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