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登载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在7月17日晚上,台州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个姓单的女病人。据值班护士说,当时她脸色苍白,满头大汗,全身浮肿,已经昏迷了。她身材瘦瘦小小,肚子却鼓得老高,家属说她吃撑了。原来,这名女子在吃完午饭后,不间断地吃了5个小时的零食,又喝了大量的水,最终导致急性胃扩张,被送往医院急救。在手术室里,医生从她的胃里取出了满满两个脸盆的食物,她的胃由于撑胀得太大,壁已经薄的快透明了,胃壁上被撑开了细小的裂口。医生全力抢救了2个小时,病人还是不治身亡。医院最终的结论是,该病人死于急性胃扩张。”
看完整篇报道后,北京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医生感到十分惋惜,同时根据职业经验来判断的话,这位病人很可能长期患有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是神经性进食障碍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患者会一次进食大量食物,吃得又多又快,患者大多喜欢选择高热量的松软甜食和各种零食,并有不能控制饮食的感觉;同时进食后又担心发胖而采取各种方法控制体重,常反复采用不适当的代偿行为包括自我诱发呕吐、滥用泻药、间歇进食、使用厌食剂等,而使体重变化并不明显。发病人群多为经济社会地位处于中高层次的年轻女性,发病年龄多在18-20岁,常伴有孤独、挫折、焦虑、抑郁等情绪,并会造成腹胀、便秘等生理问题。病人单女士今年34岁,是当地某事业单位的财务科长,在同事眼中,她是一个性格人缘都很好,从不发脾气的人,但听说她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吃零食来排解压力。而医生根据对其胃肠的检查认为,她患有慢性胃肠疾病,还有长期便秘的症状。遗憾的是,患者与家属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而不仅仅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没有加以重视和治疗,才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造成了致命的后果。北京心理咨询私人心理医生提醒大家:
一、及早发现病情。一旦发现有自己或身边的亲人好友有暴食、进食不正常的现象,要引起重视,不要简单的认为只是嘴馋或饮食习惯不良,以下几条是神经性贪食症的危险信号:
1、周期性的暴食(短期内吃掉大量的食物)。
2、周期性的吐泻(自行催吐、服用泻药、严格的节食或过量运动)。
3、尽管经常运动和节食,仍然保持或恢复原有的体重
4、虽然没有增加体重,但一次能吃掉大量的食物。
5、在盥洗室长时间停留以便自行催吐。
6、经常滥用药物、酗酒或有偷窃行为。
7、长时间感到抑郁。
8、月经周期不规律。
9、牙齿出现问题,腮腺肿大,由于催吐手背肿胀或有疤痕。
二、对于已经患有神经性贪食症的病人,在线心理医生建议可采取如下治疗措施:
1、药物控制病情。严重的病人需要住院治疗,可采用氟西汀缓解控制病情,大量用药可以收到好的疗效,服药一定要遵医嘱。
2、心理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采取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方法。因为神经性贪食症的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心理医生制定一个全面的治疗计划,而且需要整个家庭的合作。很多时候,家庭问题的解决对贪食症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心理治疗中,最有效的是对个人和家庭的认知行为治疗。具体做法是通过谈话、启发等方式引导患者了解自己错误的信念和思维模式,并帮助患者改变僵化、不良的思维模式,因为正是这种思维模式导致了他们的行为和症状。 同时通过奖励或示范正确的行为,改变患者的进食行为。
洛哈斯心理中心分析如果不进行治疗,暴食症有可能变成慢性障碍,并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代谢紊乱,表现为低血钾、低血钠等。呕吐致使胃酸减少而出现代谢性碱中毒,导泻则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在疾病后期,因食道、胃肠道、心脏等并发症,对患者有致命的危险。因此,为了防止悲剧重演,一定要及时发现,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