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洛哈斯医学心理中心缪志霞说,小学生计算粗心现象是指那些智力正常、数学学习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在一些简单的计算题上经常出错。它会影响学生整个智力活动的效果,影响学习质量。
小学生运算学习中的粗心问题,缪志霞老师进行问题分类并结合小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属于粗心造成的错误总结,归纳出以下三种粗心问题类型:
1、混淆型
小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将有些相似的符号和数字混淆,容易混淆的符号有:把除号看作
“+”等。容易混淆的数字有:“0、8、6”等等。在一些带单位的计算中,学生会忽视不同单位间的换算等等。
2、错写漏写型
例如在计算过程中抄错数字,如在做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漏写;小数计算时忘记加小数点,或者小数点错位等等。
3、干扰型
例如在复杂计算题中,学生往往会被一些可凑整数的强信息所吸引,而忽略其它的运算法则,从而导致错误;学生在小数乘除法运算中,经常会出现小数点位置点错,往往表现在做小数乘法时用了“小数加法法则”;学生在口算练习中,在连续做了几道加法题后,往往把接下来的减法题当加法题做。
北京心理咨询缪志霞主任说,通过对小学生粗心情况的分类,可以看出小学生计算粗心是由心理、生理、环境、习惯等多种原因形成。
一 内部原因
(一)心理方面的原因
我们常说学生“粗心”,事实上“粗心”大多是由学生的感知、注意、记忆、情感、思维等因素造成的。
1、感知不正确
感知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脑中的反映。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够具体,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联系,因而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显形式简单,这样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粗略、笼统、不够具体,再加上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对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致使把计算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
2、注意力较差、观察不够细心。
品质较差是指在注意多个信息时往往不能兼顾,出现手忙脚乱或丢三落四的现象,或发生信息混淆而出错。注意的分散是注意力较差的一个表现。由于注意的分散,很多同学会对当前学习对象或活动任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题目看得不仔细,问题考虑不周密,而且丢行落字、漏题、串题的事常有发生。如计算四则混合运算不是抄错数据, 就是忘记将暂时不参加运算的部分抄下来,漏一部分计算导致错误。
3、瞬时记忆能力弱
粗心是瞬时记忆能力弱的表现,记忆就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是思维的基础,没有记忆就不能学习,记忆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在数学计算过程中经常需要瞬时记忆,如果瞬时记忆能力较弱,就可能错记,例如有的学生,把减法当成加法,把进位记成退位,把草稿纸上的正确答案移到作业本、试卷上时变了样等。
4、强信息干扰
由于小学生感知式题时,总是容易受到“容易计算的部分”、“能简便计算的部分”、“反复出现部分”等强刺激的持续作用,在大脑的神经中枢形成兴奋中心,以至于把运算法则、定律等知识点“排挤”,形成干扰,造成计算错误。如:“80.7 x 1.85 - 0 .85 =80.7 x (1.85 -0.85 ) =80.7 ” ,在这里,“1.85 -0.85”就是可凑整数的强信息,在学生脑子里很快引起兴奋点,从而忽略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
5、思维定势影响
思维定势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一种预先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们的思路沿着某种固有的轨道进行,思维的变通性很差。
6、情感原因
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由于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复杂,步骤多,且具有连续性、重复性的特征,要求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大脑的疲劳。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琐时会产生排斥心理, 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的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二)基础知识方面的原因
1、数学概念不明确
在数学计算中,小学生表现出来的“粗心”,有些是假的,北京心理医生缪志霞指出“他真不会”。这类“粗心”的出现,是因为学生计算的基础不够扎实,知识学得一知半解所造成的“粗心”。数的计算和相应的数的概念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且数的计算是以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和运算法则为依据的,如果小学中低段学生对概念、定律、性质、法则等掌握得不准确,理解得不够透彻,就会在计算中出现错误。而有不少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数学公式、基本运算法则都不加记忆和理解,认为它们是“小儿科”,没多大意思,因此对它们就掌握得不够透彻、不扎实、不熟练、不灵活,甚至似是而非,所以一旦需要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时,理解就模糊起来了,有时就把几种概念混淆起来,以至发生错误。
2、基本口算不过关
小学生基本口算不过关是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之一。
(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
如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等。由于部分学生本身不重视计算,加上平时教师也不注意对他们进行习惯训练,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1、缺少学习责任心
有些粗心的同学在解题时,往往在一些比较容易的题目上出了差错,而对有些较难的问题反而做得很好。主要原因是他们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自以为比较有把握,掉以轻心、思想上不够重视、麻痹大意,所以不经认真审题和思考就匆匆做题,结果是忙中出错。
2、不良习惯
(1)字迹潦草的习惯
字迹潦草、模糊是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比如有的学生写“0”时头上总是要露出一点点,连自己有时都会误看成“6”,就更别说批改作业的老师了;还有的学生在进行竖式计算时,不注意竖式的整齐、规范,写得东倒西歪,稍不注意就把数位给对错了,导致计算出错。
乱打草稿的习惯。 计算的草稿因为不用给老师检查,学生大多比较随意,除了字迹潦草、乱涂乱画,他们用草稿本进行笔算时,往往是哪里找到空位就往哪里写,有的甚至将课桌、手掌当成草稿本来用。这样,当计算完毕,要把结果抄到作业本或是试卷上时,视线一旦离开那道题,再次看计算结果的时候,往往就看到周围的算式上去,导致结果出错。
二 外部原因 作业量大 作业量一大,孩子对作业产生了厌恶情结,在教师与家长的高压下,孩子疲于应付,长此以往,会形成作业前半部分质量好,后半部分字迹潦草,错误很多,大多数家长会说孩子粗心,其实是疲劳所致。心理学认为,疲劳是由于长时间持续活动,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加的心理状态。疲劳不能恢复,粗心问题就难以纠正。
有时候,学生还常出现漏题不做的现象。我认为出现这样的错误,绝大部分是因为某些外部因素造成学生作业过程中暂时走神,等他回过神来,解题的思路没有得到正确的延续,因此就形成了诸如此类的错误。
作业的环境问题 这里仅指家长在一个房间内打牌,而让孩子在另一房间做作业,作业的环境非常恶劣。小学生自制能力本身就比较弱,如果周围环境嘈杂,那么作业时,分神在所难免,粗心的现象也就层出不穷。
依赖性 在进行数学计算练习时,小学生的依赖有两种。一是依赖橡皮、修正带。橡皮、修正带是造成马虎的一个根源,反正错了可以擦,于是错了擦,擦了错,学生不在乎。二是依赖家长。很多家长都愿意为孩子检查作业,以为这是对孩子负责,殊不知这样孩子就养成了不细心检查的习惯。
4、外在诱惑
如今,商家为了吸引学生眼球,在学习用品的设计上花样百出,除了利用各种卡通形象,文具盒里藏机关,笔记本上设密码,学生对这些辅助功能的关注,远远超过了文具本来的功能。使用此类文具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作业时分心、走神,影响学习和作业的质量。
计算粗心在小学生群体当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北京心理咨询缪志霞建议教师和家长都静下心来,细心分析造成学生粗心的原因。从细处着手,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克服“粗心”顽疾,提高学习质量。通过自身努力而不能改善,可以求助北京洛哈斯医学心理中心或其他心理老师的帮助。
洛哈斯医学心理:400-0080-015 15710013088
扫码关注,免费心理测试与评估